常见奶牛疾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
学术期刊发表网 位置:农业论文 时间:2022-04-28 09:27 (12)
摘要:摘 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提升,我国居民对牛乳及乳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升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进步和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摘 要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提升,我国居民对牛乳及乳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升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进步和发展。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进程加快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问题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基层兽医工作者应利用专业知识指导养殖人员,根据不同的奶牛疾病,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强疾病防治效果,保障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保证乳产品安全,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奶牛 ;乳腺炎 ;生产瘫痪 ;胎衣不下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y, the demand of Chinese residents for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has gradually increased, which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airy farming industry. While the process of large-scale and intensive development has accelerated, new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have emerged, especially the common diseas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dairy farming, which will cause certain economic losses. Grass-roots veterinary workers should us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guide breeding personnel, take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dairy cow diseases, strengthen the effect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nsur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dairy cattle breeding, ensure the safety of dairy products,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armers.
Key words: Cow; Mastitis; Parturient paresis; Placenta retention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对营养食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对乳品和乳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奶牛养殖业的发展[1]。规模化养殖奶牛所造成的经济效益不容小觑,越来越多的地区大力支持发展奶牛专业户、养殖小区、兴办奶牛养殖场。但高度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奶牛利用率低、饲养成本高、疫病发生率和病死牛淘汰率高等,影响养殖户的养殖热情,造成经济损失,并且危害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2]。
奶牛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养殖基础设施、饲草料的问题[3],现有的技术手段难以满足产业的发展[4]。奶牛疫病防治水平和防疫措施更是影响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应按照不同的奶牛疾病类型提出更加科学的防治方案,将精细化意识落实到不同的防治环节,增强整体的养殖效果[5]。
文章针对几种常见的奶牛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展开综述,为相关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奶牛流行热病
奶牛流行热病是奶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具有传播速度较快、发病率较高的特点。奶牛流行热病一般呈良性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为发热以及呼吸道出现炎症,部分患病奶牛的肢体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可对奶牛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6]。临床上,可采用美诺头孢和黄芪多糖控制感染,用量约为30mL,混合后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2d,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适当调整剂量[7]。也可采用肌内注射硫酸头孢注射液或头孢喹肟注射液、2.5%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以及维生素A、D、E注射液各20mL[2]。若牛群同时出现了口炎的情况,应使用2%左右的明矾溶液清洗口腔,也可采用高锰酸钾或盐水清洗,上述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8]。此外,养殖人员也应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
2奶牛流行性感冒
奶牛流行性感冒属于急性、热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奶牛患病后,体温逐渐升高,部分奶牛出现食欲不振和呼吸急促。对此病的防治应采取综合化的治疗方法,避免其对奶牛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9]。临床上可采取西药和中药等不同的防治方法。如可采用静脉注射1000~2000mL的10%葡萄糖注射液+20mL的20%安钠咖注射液,配合一定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混合注射,每日注射两次,全面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10],连续3d即可消除病症;也可采用注射10%氨基比林注射液30mL的方法,每日注射两次,连续注射3d,即可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11]。若利用中药进行防治,主要应将重点放在清热消毒和消炎镇痛上,根据疾病的表现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并且应与当地兽医部门共同商讨防治方案,使防治效果能够得到全面地提升。
3乳腺炎
乳腺炎是近年来奶牛养殖中常见的疾病,部分患病奶牛出现泌乳量明显下降,且部分牛奶不可食用。若未能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治方案,将导致奶牛本身的泌乳功能逐渐丧失,对养殖行业造成严重的损失[12]。奶牛感染乳腺炎的概率取决于养殖场内部的环境情况,若环境卫生较好,则感染概率越低,反之发生率越高[13]。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做好养殖场内部的卫生管理,定期更换草垫,及时清除内部残留的粪便,保证圈舍内部通风效果,防止疾病的发生[14];还需要加强对挤奶的管理,在利用机器进行挤奶时,需要对挤奶设备进行前期的消毒,并且还需要进行适当的检修,采取更加科学的保养措施,避免此类因素对奶牛挤奶造成的影响[15]。此外,为防止乳腺炎应合理地搭配饲料,保证乳质量及数量,营养成分均衡。必要时可在饲料中添加必需的微量元素,使奶牛的抵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生产瘫痪
奶牛生产瘫痪又称产褥热、产后风,是围产期母牛在产犊前后突然发生的急性低血钙病,临床以感觉丧失、四肢瘫痪、消化道麻痹和体温降低为主要特征。发生生产瘫痪的主要原因是母牛在生产后体内大量的钙随着牛乳流失,体内血钙的水平急剧下降;且分娩前腹部压力增大,乳房肿胀,静脉回流受到影响,而在分娩后腹部压力急剧降低,流入腹腔和乳房的血液增多,此时头部供血减少,血压降低,造成中枢神经暂时性贫血,血磷水平降低[16-18]。
根据临床经验,发生生产瘫痪的奶牛以3~6胎较为多见,一般症状表现为产后3d出现食欲降低、反刍停止、蜷卧瘫痪等。临床上可采集病牛新鲜静脉血送至实验室检测血钙含量进行诊断,若患病牛血钙含量降至8g/100L以下即可确诊,其中多数病例血钙含量降至2~5g/100L[19]。患生产瘫痪的奶牛可采用500mL的20%葡萄糖酸钙溶液+1000mL的10%葡萄糖混合静脉注射,也可将葡萄糖酸钙溶液换为20%~25%硼葡萄糖酸钙溶液。经12h后未见明显效果时可重复注射,但不可超过3次,因为大量使用可能导致出现中毒的副作用,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若输液期间患病奶牛出现战栗等不良反应,可降低滴注速度[20]。此外,也有研究指出可采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方法治疗,1次/d,连用2d[21]。
患生产瘫痪的奶牛也可采用乳房送风法治疗,具体方法为:膨胀乳房,增高内压,压迫乳房血管,减少乳房的血流量,抑制泌乳,降低血钙流失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有经验的兽医师使用乳房送风器挤出乳汁,奶牛侧卧,以涂抹凡士林的消毒乳导管尖端插入乳头内,缓慢向乳房送风,逐渐使空气充盈乳房。但要注意力度和空气量,防止乳管和乳腺泡破裂。直至4个乳区均注入空气,约30min后全身状况好转;若未见好转,可重复送气,间隔5h后再重复送风一次[22]。分娩后奶牛不急于挤奶,对于乳房情况正常的奶牛,初次挤奶可减少挤奶量至正常的50%,之后逐渐增加,直到第4d可挤干净。此外,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产前减少高钙饲料的摄入量;在产前21d,可添加50~100g硫酸铵;产前5~7d每日肌肉注射2000~3000IU维生素D3,静脉注射25%葡萄糖和20%葡萄糖酸钙各500mL,每日1次,连用2~3次;需要增加奶牛的运动量,多晒太阳,减少精饲料和多汁饲料的饲喂量,产后给予大量的盐水,以促使血压迅速恢复正常[23]。
5胎衣不下
母牛在分娩后12h内未排除胎衣称为胎衣不下。母牛在妊娠后期缺乏足够的运动量、营养失调等诸多因素均可造成子宫迟缓,生产时收缩乏力,造成胎衣不下;或病原体感染胎儿胎盘或母体胎盘发炎,胎儿的胎盘绒毛组织无法与母牛子宫阜的腺窝分开,引起胎衣不下[24]。发病母牛胎衣大半滞留在子宫内无法排出,少数病例阴门外无胎衣,只有血水流出,卧倒阴门张开后才可见到胎衣。滞留的胎衣在子宫内腐坏、分解、被吸收,从阴门流出红褐色黏稠的恶露,一般混有腐坏的胎衣或脱落的胎盘、子叶碎块[25]。少数患病牛发生中毒反应,严重者转为脓毒败血症疹[26]。仅少数患病牛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待胎衣等恶露排出后恢复正常。发生胎衣不下的大多数病牛会逐渐转化为子宫内膜炎,影响下一胎受孕情况。
治疗本病可采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5%葡萄糖注射液各500mL静脉注射,2次/d,连用2d;肌肉注射100IU催产素,1次/d;肌肉注射125~150mg氢化可的松1次/d,使胎衣自行排出;也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如生化汤、祛衣散等[27]。此外,也可采取手术剥离胎盘的方法治疗,剥离后向子宫内灌注抗生素[28]。在日常生产中,应合理搭配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调整适宜的钙磷比例,产前应尽可能减少精饲料补充,增加光照和运动;产后可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益母草、红糖等,若分娩8~10h后仍未见胎衣排出,可肌肉注射100IU催产素、静脉注射500mL10%~15%葡萄糖酸钙促进排出[29]。
6肺炎
奶牛呼吸道中存在着长期积存的病菌和真菌,如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等,若病菌与外界病毒结合,可对奶牛的生长造成一定影响,可能引发肺炎。患病奶牛可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部分奶牛体温升高,出现流鼻涕和咳嗽等症状;症状加重后,部分奶牛肺叶会出现变硬的情况,空气无法自由进出,导致呼吸困难。若患病牛出现误咽的情况,则会加剧呼吸困难的情况,严重可导致窒息死亡[30]。
针对肺炎采取治疗手段时,应注意对患病奶牛进行药物灌服时,切记不可强行操作,防止因阻塞食管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喂药时可利用胃导管加以辅助。临床上一般采用头孢类药物进行治疗,均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奶牛可直接使用抗生素治疗,也可在奶牛周边使用喷雾剂使其自动吸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若牛患有真菌性肺炎,可采用针对真菌的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利用喷雾器将药物喷洒在圈舍的内部,通过自动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轻度的异物型肺炎则可利用抗生素药物配合毛果芸香,能够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31]。
7结论
奶牛疾病可对我国奶牛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养殖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类型,采取更加科学的防治措施,提高牛场养殖整体的质量,使我国奶牛养殖行业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正杰,刘永良.浅析奶牛养殖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1(16):134-135.
[2]曹暕,孙顶强,谭向勇.农户奶牛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0):71-72.
[3]王卫群.中西结合治疗奶牛流行性感冒[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2,31(5):61-62.
[4]王坤,南雪梅,熊本海,等.非粗料纤维饲料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J].动物营养学报,2020,32(11):7-8.
[5]熊忙利.一起奶牛流行热的诊疗体会[J].陕西农业科学,2020,66(7):85.
[6]孟凡云.规模场奶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7):44-45.
[7]侯引绪,孙健,张凡健.规模化饲养模式下奶牛流行热的综合防治[J].中国乳业,2020(9):40-41.
作者:王金辉 ,林 青
相关文献:奶牛的高效安全养殖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sqvxdhc.cn/nylw/21730.html
与“常见奶牛疾病的防治及注意事项”相关的学术论文范文推荐
1、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探讨
摘要:摘要:基层的畜牧兽医工作常有环境差、管理机制落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工作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常...查看详情
2、生猪养殖生产中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
摘要:随着畜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改革,我国生猪养殖业得到了合 理有序的发展,各省市的养猪业朝着集约化、标准化和融...查看详情
3、苹果园中常见益虫的利用方法
摘要:苹果园里有不少害虫,果农们每年都要购买大量的农药进行虫害防治,这既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对果品和环境造...查看详情
4、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病的成因及治疗
摘要:山东威海地处山东东北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温度适宜,比较适合发展生猪养殖工作,生猪饲养在农村畜牧业中占...查看详情
5、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摘要:畜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第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畜牧业的发展中,基层畜牧业又发挥着...查看详情